2月底從日本回來後,每天都安排了面試,大多還是和前一份工作相關的行銷企劃或是公關企劃,若有其他工作的面試邀約也都會去嘗試,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工作機會。於是我幾乎每天都會外出面試,也經歷了不同的面試風格,但幾乎每個面試機會都在第一關就結束了,有些進入二面的工作也在最後不了了之,而神奇的是,我也沒有想要多加詢問的意思。
貧窮不會限制想像,思維才會
一部分的我很希望趕快找到工作,提升每月收入,並回歸和大部分「正常人」一樣的日常生活;但有一部份的自己,卻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工作去面試,且打從心底無法接受職稱描述中的工作內容。每個面試表現我都會想盡辦法給予面試官一個完美的標準答案,可是最後無法於其他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,我想是因為我沒有給予對方一定要選我的理由,我沒有任何特色或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。如果我是面試官,我可能也會認為:這個人應該給他什麼工作,他都會願意吧!
起初我就是因為不喜歡行銷企劃的工作內容而辭職,但諷刺的是,所有公司發來的工作邀約都是行銷企劃,而我為了盡快回歸職場,也選擇接受了。如此矛盾的心理狀態就像把我分裂了一樣,我將此刻的心情和實習時幫助我許多的主管分享,她總是能帶給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幫助我面對「真相」。
「重要的是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,可能做行銷企劃只是為了支持其他目標的謀生工具,並不是說這份工作不能做,而是你『為什麼』要做,背後的動機是什麼,你需要把它找出來。」
成長經歷中若總是追求標準答案,以二元對立原則思考,那會陷入這個思維也不奇怪。
在我的人生觀中,每一條岔路口就是一道選擇題,從沒想過我也可以什麼都不選或全部都選。如果玩過那種需要探勘才能獲得完整地圖的遊戲,你可以想像我的人生地圖大部分都是黑的,探索時只朝一個方向前進,而且還只走直線,走一陣子後沒碰到什麼道具或NPC,就放棄繼續往前走,但如果打開全景地圖,或許偏個45°角我就能打開世紀大寶箱。
原來不是環境限制我,而是我的想法限制了我自己;認為每件事都只有一個樣子,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壞人。
我們都有潛力成為更強大的自己
這也讓我想起過去諮商師曾對我說過的話(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):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大
我可以做到很多事情,我有能力承受傷害或失去。如同那句話:「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強大」,這不是什麼雞湯,而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。就像一顆擁有彈性的皮球,受到外力擠壓後總會恢復原狀,當然若皮球破洞或彈性疲乏,可能就需要外力幫忙,但原則上我們能夠做到和承受的壓力和痛苦,比我們所想像的多更多。
害怕改變、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躊躇不前,但若我擁有一個目標,知道自己要去往哪裡,我就不會那麼害怕了,因為我知道我所做的每個決定,都是為了通往那個地方。
找到你的為什麼
接下來,相信是所有人都曾經或正在經歷的階段,那就是:設定人生目標
為了找到我的人生目標,我開始認識自己的「心」旅程。我翻看了很多影片和書籍,他們都在教導如何把目標列出來並實現它,但很少有人教我們怎麼「找到」自己的目標,前者是怎麼做,後者是為什麼,如果沒有先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,不知道未來的發展,我就很難繼續做下去。於是我開始尋找如何認識自己的方法,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,探索我的人生目標和使命,雖然不是很正統,但對我來說就像開啟了一個新世界一樣,帶領我從新的角度去認識自己。同時,我也參考了這本書「找到你的為什麼:尋找最值得你燃燒自己、點亮別人熱情的行動計畫」,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點擊連結:【好書分享】找到你的為什麼》設定人生目標的行動計劃,查看這本書的介紹以及我如何找到自己的為什麼。
認識自己的方法:接納和擁抱所有不確定性,行動代替空想
如果你和我一樣認為看完書就能找到人生目標,代表我們都是想要為自己的人生使命服務的人,但更重要的是將所有猜測和想法化為行動,就像實驗一樣,先做一些小型測試,最後根據結果加以優化。在你感到失望之前,我想要先為你的努力和嘗試鼓掌,希望你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,因為我們都想要追求更大、更遠的目標,所以走起來並不輕鬆,也充滿不確定性,但探勘人生地圖不就是如此嗎?當我們成為自己所操控的遊戲主角,或許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生命中發生的所有事情,期待並接納接下來每個相遇和機會,說不定你掉下懸崖後撿到武林秘笈,成為武林高手呢?或遇到和你志同道合的夥伴,一起開發更大、更廣的人生地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