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於2023年7月。
很久沒有更新了。因為最近要準備搬家和裝修,經濟上的壓力也比較大,考量到日常開銷和房租,最後還是去找了一份兼職工作,讓自己不會因為存款的數字減少得太快而焦慮。
最近不知道在哪邊看到一句這樣的話:
定期讓自己以最低水準生活一陣子,就像做大掃除一樣,反而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。
我的目標是盡量讓工作時間不要佔生活中的大部分,並在工作之餘盡情從事多種不同興趣。前公司能夠準時上下班,主管也沒有過多要求,但環境也比較安逸,能夠學習的機會較少,為了讓收入達到我的期望,我繼續維持接案的生活,下班後吃個飯休息一下就繼續改稿、寫稿,周末也需要安排一天撰文,周間會有2天時間可以喘口氣,可是我依然能夠在下班時間去運動、做瑜珈,偶爾做甜點。
那時候覺得生活過得很辛苦,正職沒辦法得到我想要的收入,所以我得繼續兼職,常常出去玩時,都還要擔心寫稿時間變少了,所有事情變得很趕、很急。現在仔細剖開內心,才發現自己很貪心。
憑什麼不努力卻什麼都想要。
過去諮商、和別人談話時,我常常都會想到這句話。
我有100萬種理由和藉口,來為自己塑造辛苦、過度努力的形象,可是仔細審視下來,其實也很容易發現,我就是不想做出犧牲又想要好成果,將目標定得太高,最終讓自己失望,再被極大的落差感打回洞裡。
小時候我總是名列前茅,讀書對我來說並不難,到了高中、大學,我漸漸感受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,偏科的情形也比較嚴重,但總體來說還不算太差,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,我也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成果。
後來決定考諮商所後,我也沒有把自己逼太緊,順利通過筆試來到面試階段,才在表現自己這一關敗下陣來。我一直想著頭過身就過,最難的筆試都通過了,面試我也一定會通過,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參加面試,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,因此也沒有去想失敗的可能。我的目標是一年就考上,但結果總是不如想像中美好。
回到職場的我是百般不情願。看了太多電視劇、聽了太多身邊人和媒體的分享,好像工作就是在敲鐘,沒有感情的算日子度過,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,所以我對回到職場工作這件事情非常排斥,一方面也是因為恐懼自己無法變成很厲害的人。每個人都說職場非常殘酷也很現實,面試時也能感受到自己能力不足,怕被發現自己只是一張紙老虎,一昧地擔心別人揭穿我的真面目怎麼辦?要如何掩蓋自己的缺點?
應該是說,我覺得我在諮商領域是特別的,清楚自己的優勢;但在職場上我一點也不特別,沒有特別突出的能力,也沒有外向、善交際的個性,所以我總是覺得職場像一面高牆,只能靠在牆邊,等牆內的人召喚。
我的目標是生活中充滿我喜歡的事情,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任何我想要做的事情,不用向任何人證明什麼,不用去想辦法迎合別人的期待。職場不就是迎合期待的地方嗎?迎合主管的期待、老闆的期待和消費者的期待,做一件事我得想到三方的立場,才能做這件事情。我需要更多的自主權,希望能做從頭到尾都是我一人決定的事情。